FUD 风声鹤唳,AI 新王 Bittensor 会跌下神坛吗?
Bittensor是近半年来AI赛道的新王,但随着市场质疑和FUD声音的增加,TAO代币价格下跌。该项目存在资源浪费和去中心化程度不够的问题,可能导致网络被操控。CEO指出,项目存在被少数大节点控制的风险,验证者权重设置也可能受到操纵。同时,TAO代币的分配和抛售风险引发市场担忧。加密货币市场的成功者需要更多信息、老练的交易直觉和坚定的交易纪律。
原文来源:深潮
一代叙事一代神。
从去年年底开始,随着 AI 叙事的火热,Bittensor 脱颖而出,其代币TAO从去年10月的80美金左右一路狂飙,在今年3月甚至一度涨到了730美金,市值高峰达到了47亿美金左右。
加密造神,恐怖如斯。
虽不及 Meme 币涨得离谱,但 Bittensor 也确实成为了近半年来AI赛道的新王,一度排进了加密资产的市值Top 30。
从无人问津到不敢上车,再到涨服所有人登陆币安,市场确实曾为该项目狠狠买单。
但除了比特和以太,加密王权没有永恒。
从价格见顶到现在TAO价格回落到450美金左右,市场上逐渐出现了越来越多关于 TAO 的FUD;各种各样的质疑声风声鹤唳,似乎在动摇着这位AI新王的根基。
当"一切 AI 币都是 Meme"的观点日益流行,市场参与者们已然回过神来,对这个处于赛道顶峰的项目拿起放大镜仔细研究和排查。
敏锐的猎手们也已经嗅到了机会,试图抓住一切漏洞,在把新王拉下马的祛魅运动中,赚取丰厚的做空收益。
我们盘了盘市场上关于 Bittensor 的 FUD 声音,看看华丽的袍下是否爬满了虱子。
资源浪费,做无用功
我们曾在《解读 bittensor (TAO) : 野心巨大的 AI 乐高,让算法变得可组合》一文中提到,Bittensor 不生产算法,只是优质算法的搬运工,通过一种市场激励机制筛选出最佳的AI 算法或模型。
在 Bittensor 这个开放的 AI 供需链条中, 有人提供不同模型,有人评价不同模型,有人使用最好的模型所产出的结果。
但现实似乎比理想骨感,在 AI 模型挑选和评价的过程中,浪费资源和做无用功的现象十分常见。
推特用户@ercwl 指出,TAO 的1号子网就在做筛选"最佳文本提示词所对应的答案"的工作,用户或系统生成一个查询或问题(即文本提示),Bittensor 中的每个节点(矿工)负责运行一个或多个机器学习模型(如大型语言模型,LLM),以生成对文本提示的答案。
显然,谁的答案更好,就用谁的;但情况比想象的更糟。
网络中的矿工节点对这些文本提示运行自己的模型,生成答案。每个矿工可能使用不同的模型或模型配置来响应同一个提示。
为了确保回答的准确性和网络的去中心化特性,多个矿工会独立地生成答案。这就导致了第一个资源浪费的冗余:相同的问题被多次处理;
此外,验证者节点负责评估矿工提供的答案。由于每个矿工都试图生成最接近验证者期望的答案,他们往往倾向于采用相似的策略和模型配置。这意味着多个节点在执行几乎相同的计算任务,而这些计算任务实际上是重复的,从而导致资源浪费。
举例来说,这个子网里充斥着诸如“什么是水?”的基础问题,可能由成百上千的矿工同时生成一个显然为常识的答案,如“水是化学式为H2O的化合物”。
由于系统通过比较答案的相似性来验证和奖励矿工,这就导致了一个显著的冗余,因为多个矿工只是在重复其他人已经做过的工作。
用着去中心化这种达成共识最昂贵的方式(因为让一群互不认识的人达成一致需要消耗更多资源),去验证大量类似常识的低幼问答,为了获得激励,导致了为了回答而回答,浪费了OpenAI或其他LLM提供商的算⼒,以及为API⽀付的费⽤。
没你想的那么去中心化
另一个 AI 项目 Hyperspace 的CEO @varun_mathur 则指出,Bittensor 可能并没有大家想的那么去中心化。
在许多加密货币网络中,防止攻击通常需要超过一半的网络控制权(51%攻击)。Bittensor的情况中,由于网络可能容许较低的控制门槛(40%),这显著降低了进行攻击所需的门槛,增加了网络被操控或被少数几个大节点控制的风险。
Varun认为,Bittensor的去中心化程度不够,持有 40% TAO代币的所有权(仅由 3 个实体即可拥有)就可发动攻击。
关于【FUD 风声鹤唳,AI 新王 Bittensor 会跌下神坛吗?】的延伸阅读
重新理解Marlin:AI下半场的可验证计算L0「新基建」
Marlin是一种可验证云计算服务,利用加密技术保证数据安全,为AI+Web3应用提供低延迟、低成本的解决方案。它基于TEE和ZKP技术,为用户提供通用化的云计算方案,并通过激励机制吸引节点为网络贡献资源。Marlin的愿景是成为AI世界的可验证通用L0,为Oracle预言机、ZK Prover系统、AI人工智能等应用场景提供节点算力和存储等网络资源服务。它可以为AI大模型训练提供安全的计算环境,并为多元化应用场景提供可验证计算中间件。在AI+Web3时代,Marlin有巨大的价值潜力,可能成为未来AI+Web3应用的关键基础设施。
Sam Altman 围绕 OpenAI 打造出一个致富帝国
OpenAI首席执行官奥特曼同时经营副业,但只有一份工作让他发了财。他投资了多家想抓住人工智能风口的公司,包括网络安全软件公司和清洁能源公司。他最成功的投资是支付处理初创公司Stripe。奥特曼也投资了使用OpenAI技术的初创公司。他曾因投资引发利益冲突而被罢免职务,但重新担任首席执行官后制定了新的利益冲突政策。董事会正在进行改革,包括强化利益冲突政策和独立审计委员会。奥特曼计划通过全面披露和董事会管理来解决利益冲突问题。
如果Bittensor的三大节点控制了40%以上的验证权力,这些节点如果出于自身利益的需要可能会共谋,通过相互验证对方的交易或数据来获取不正当的利益。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网络的公正性和透明度,还可能导致网络安全事件,因为它为潜在的恶意行为或攻击提供了机会。
此外,不够去中心化的另一个问题,也同样体现在验证者对矿工的"权重设置"上。
在Bittensor网络中,权重通常是指验证者给予矿工的一个数值,这个数值基于矿工生成的答案与预设标准或参考答案的一致性程度。权重越高,表明矿工的答案越符合验证者的期望,相应地,矿工获得的TAO代币奖励也越多。
由于权重是由人工设置的,这可能带来主观性和操纵的问题。如果验证者偏袒某些矿工,或者权重设置不够透明和公正,那么整个网络的信任度和效率都可能受到影响。
显然,这种设计下一定会使得小虾米没有生存空间:
小型或独立的矿工可能因为缺乏足够的资源或技术支持而难以获得高权重,这可能导致市场的进一步中心化,使得只有大型或资金充足的矿工才能获得足够的奖励。
屠龙勇士终成恶龙,干掉中心化AI,却干不掉中心化的“人治”。
代币集中,抛压令人紧张
StinkyInsect Labs 主理人小王同志 @0xInv1ctus 的一则《我的一张大字报——为什么我要旗帜鲜明的批判BITTENSOR 》,直接贴脸开大,将矛头指向TAO代币的分配疑云。
作者指出,TAO 代币被内部⼩团体⾼度控盘来路不明,且随时有抛盘⻛险。
而FUD的底气,则在于TAO代币从产生到结果上,都令人不安:
$TAO代币从2021年就开始产⽣,没有资料说明从 2021年1⽉3⽇到2023年10⽉2⽇⼦⽹上线这段时间内产⽣的代币通过什么规则分配,以及最终流向;
从结果上看,前12位根⽹络验证者的质押量占全⽹络的79%。且根据这些人公开的业务声明来看,他们只做和Bittensor有关的质押业务,因此有理由怀疑这些掌握价值$20B+的$TAO的验证者之间保持密切关系,构成内部⼩团体。
而最令人如芒在背的是,bittensor的质押没有任何锁定期,随时取消质押,也就是说当前占总流通量85%的质押代币,随时可以进⼊抛售。
同时,作者所在机构的对冲基金已公开表示在420美金左右对TAO进行做空,并预期其价格会回到100-150美金。
一代叙事一代神,王权不会有永恒。
Bittensor 作为AI热潮所造的新王,注意力和流动性会涌入,但也注定会流出。
或许真如这些FUD言论所指,TAO对应的业务和实际落地情况,根本无法撑起这么高的市值和价格;但什么时候流出,你能不能在退出中获得做空收益,实际上也没有标准答案。
也许正如下面这个经典的画马MEME一样,即使你明知道"项目想做的"与"项目能做的"之间存在着云泥之别,你也无法通过更多的信息、更老练的交易直觉和更坚定的交易纪律,在叙事上升期大赚一笔,在退潮裸泳时全身而退。
这个市场上到底谁在赚钱?
加密韭菜们在一阵一阵的FUD言论和"我财富自由了"的炫耀帖中,逐渐凌乱。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链观CHAINLOOK立场,不承担法律责任。文章及观点也不构成投资意见。请用户理性看待市场风险,以及遵守所在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法律法规。
图文来源:深潮,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或引用请注明文章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