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提示:央行等十部委发布《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 请读者提高风险意识。

从opBNB和以太坊Layer2的性能差异来理解Rollup的瓶颈与优化方式

本文旨在对opBNB的工作原理与其商业意义进行简要概括,为大家梳理BSC公链在模块化区块链时代迈出的重要一步。

Faust
Faust
热度 ...

原文作者:Faust

原文来源:极客web3

导语:如果用一个关键词来概括2023年的Web3,大多数人或许会本能想到“Layer2之夏”。虽然应用层创新此起彼伏,但能像L2一样经久不衰的长期热点却难得一见。随着Celestia成功推广模块化区块链概念,Layer2和模块化几乎成为了基础设施的代名词,单片链的往日辉煌似乎难以重现。在Coinbase、Bybit和Metamask相继推出专属的二层网络后,Layer2大战如火如荼,像极了当初新公链间炮火连天的场面。在这场由交易所引领的二层网络大战中,BNB Chain必然不肯甘居人下。早在去年他们就曾上线zkBNB测试网,但因为zkEVM在性能上还无法满足大规模应用,采用Optimistic Rollup方案的opBNB成为了实现通用Layer2的更优方案。本文旨在对opBNB的工作原理与其商业意义进行简要概括,为大家梳理BSC公链在模块化区块链时代迈出的重要一步。

BNB Chain的大区块之路

与Solana、Heco等由交易所扶持的公链类似,BNB Chain的公链BNB Smart Chain (BSC)链对高性能的追求由来已久。从2020年上线初,BSC链就把每个区块的gas容量上限设定在3000万,出块间隔稳定在3秒。

在这样的参数设置下,BSC实现了100+的TPS上限(各种交易杂糅在一起的TPS)。2021年6月,BSC的区块gas上限提升到了6000万,但在当年7月一款名为CryptoBlades的链游在BSC上爆火,引发的日交易笔数一度超过800万,导致手续费飙升。事实证明,此时的BSC效率瓶颈还是比较明显。

以太坊(数据来源:BscScan)

为了解决网络性能问题,BSC再次将每个区块的gas上限上调,此后长时间稳定在8000万~8500万附近。2022年9月,BSC Chain单个区块的gas上限提高到了1.2亿,年底时提高到了1.4亿,达到2020年时的近5倍。此前BSC曾计划把区块gas容量上限提升到3亿,或许是考虑到Validator节点的负担太重,上述超大区块的提议一直没有实施。

以太坊(数据来源:YCHARTS)

后来的BNB Chain似乎将重心放在了模块化/Layer2赛道,而没有再执着于Layer1的扩容。从去年下半年上线的zkBNB到今年年初时的GreenField,这一意图表现的愈加明显。出于对模块化区块链/Layer2的浓厚兴趣,本文作者将以opBNB为调研对象,从opBNB与以太坊Layer2表现出的不同,来为读者简单揭示Rollup的性能瓶颈所在。

BSC的高吞吐量对opBNB的DA层加成

众所周知,Celestia按照模块化区块链的工作流程,归纳出了4个关键组件:

执行层Execution:执行合约代码、完成状态转换的执行环境;

结算层Settlement:处理欺诈证明/有效性证明,同时处理L2与L1之间的桥接问题。

共识层Consensus:对交易的排序达成一致共识。

数据可用性层Data availability (DA):发布区块链账本相关数据,使得验证者可以下载到这些数据。

以太坊其中,DA层与共识层往往被耦合在一起。比如,乐观Rollup的DA数据包含了一批L2区块中的交易序列,当L2全节点获取到DA数据时,其实就知道了这批交易中每笔Tx的先后次序。(正因如此,以太坊社区对Rollup分层时,认为DA层和共识层是关联的)

以太坊但对于以太坊Layer2而言,DA层(以太坊)的数据吞吐量成为了制约Rollup性能的最大瓶颈,因为目前以太坊的数据吞吐量太低,Rollup不得不尽量压制自己的TPS,防止以太坊主网无法承载L2产生的数据。同时,低下的数据吞吐量使得Ethereum网络内大量交易指令处于待处理状态,这使得gas费被拉到了极高水准,进一步抬高了Layer2的数据发布成本。最后,很多二层网络不得不采用Celestia等以太坊之外的DA层,“近水楼台先得月”的opBNB则直接选用高吞吐量的BSC实现DA,以解决数据发布上的瓶颈问题。为了方便理解,此处需要介绍一下Rollup的DA数据发布方式。以Arbitrum为例,Layer2排序器控制的以太坊链上EOA地址,会定期往指定的合约发出Transaction,在这个指令的输入参数calldata中,写入打包好的交易数据,并触发相应的链上事件,在合约日志中留下永久记录。

以太坊这样一来,Layer2的交易数据被长期保存在了以太坊区块中,有能力运行L2节点的人可以下载相应的记录,解析出对应数据,但以太坊自己的节点并不执行这些L2交易。不难看出,L2只是把交易数据存放到以太坊区块中,产生了存储成本,而执行交易的计算成本被L2自己的节点承担了。上面讲到的就是Arbitrum的DA实现方式,而Optimism则是由排序器控制的EOA地址,向另一个指定的EOA地址进行Transfer,在附加的数据中携带Layer2的新一批交易数据。至于采用了OP Stack的opBNB,和Optimism的DA数据发布方式基本一致。

关于【从opBNB和以太坊Layer2的性能差异来理解Rollup的瓶颈与优化方式】的延伸阅读

  • 探索 Sui 生态:DEX 交易量环比增长 4 倍,游戏应用正在崛起

    Sui是一个基于权益证明的区块链,代币总供应量为100亿,具有创新功能。其生态系统获得了显著的采用,TVL环比增长了240%,DEX交易量环比增长了407%。Sui基金会正在投资社区建设活动,如Sui Overflow和Sui Basecamp。Sui应用活动可以帮助投资者分析实时趋势和用户活动。Sui网络的交易量和DeFi使用量都呈现出大幅增长,其中包括通过Telegram钱包玩游戏来挖掘OCEAN的交易。Sui的生态系统发展方向包括DeFi、游戏和社交领域。Sui基金会加强社区建设,使用Artemis的Sui Application Activity可以监控和分析实时链活动。

  • 速读 Coinbase 智能钱包:有何亮点?如何与 Coinbase 交易所打通?

    Coinbase推出智能钱包,简化登录、无Gas体验、支持用余额支付,吸引交易所上亿用户,实现全新链上体验。智能钱包创建简单,可使用多种方式备份,保证资金安全。支持自托管钱包或Coinbase账户余额支付,提供无Gas费用的交易体验,易于开发者集成。已有数千个DApp集成,包括DeFi、社区、游戏和社交项目,为用户打开通往无限可能的链上世界的大门。Base还推出Onchain Summer活动,提供总共600 ETH奖励,开发者集成智能钱包有机会获得额外的40 ETH奖励。Coinbase智能钱包有望吸引大量用户,为Base链带来更多关注。

以太坊

以太坊显而易见,DA层的吞吐量会对单位时间内Rollup可发布的数据尺寸大小产生限制,进而限制TPS。考虑到EIP1559后,每个ETH区块的gas容量稳在3000万,merge后出块时间约为12秒,则以太坊每秒处理的gas总量最多仅250万。绝大多数时候,容纳L2交易数据的calldata,每个字节消耗的gas = 16,则以太坊每秒能处理的calldata尺寸最多只有150 KB。而BSC平均每秒可处理的calldata尺寸最大约2910 KB,达到了以太坊的18.6倍。两者作为DA层的差距是显而易见的。可以概括一下,以太坊每秒最多可承载150 KB左右的L2交易数据。即便在EIP 4844上线后,这个数字也不会有多大改变,只不过降低了DA手续费。那么每秒150KB,大概能包含多少笔交易的数据?这里需要解释下Rollup的数据压缩率。Vitalik在2021年曾过分乐观的估计,乐观Rollup可以把交易数据尺寸,压缩至原先的11%。比如,一笔最基础的ETH转账,原本占用calldata大小是112字节,可以被乐观Rollup压缩到12字节,ERC-20转账可以压缩到16字节,Uniswap上的Swap交易压缩到14字节。按照他的说法,以太坊每秒最多能记录1万笔左右的L2交易数据(各类型掺杂在一起)。但按照Optimism官方在2022年披露的数据,实践中的数据压缩率,最高只能达到约37%,与Vitalik的估算差了3.5倍。

以太坊(Vitalik对Rollup扩容效应的估算,很大程度偏离了实际情况)

以太坊(Optimism官方公布的各种压缩算法实际取得的压缩率)所以我们不妨给出一个合理的数字,就是目前以太坊即便达到自己的吞吐量极限,所有乐观Rollup加起来的TPS最大值,也只有2000多。换句话说,如果以太坊区块全部空间都用来承载乐观Rollup发布的数据,比如被Arbitrum、Optimism、Base、Boba等瓜分,这些乐观Rollup的TPS加起来根本不够3000,这还是在压缩算法效率最高的情况下。此外,我们还要考虑到EIP1559后,每个区块平均承载的gas量仅为最大值的50%,所以上面的数字还应该砍掉一半。EIP4844上线后,尽管会把发布数据的手续费大幅降低,但以太坊的区块最大尺寸不会有多大变化(变化太多会影响ETH主链的安全性),所以上面估算的数值不会有多少进步。

以太坊

以太坊根据Arbiscan和Etherscan的数据,Arbitrum某个交易批次包含了1115笔交易,在以太坊上消耗了181万的gas。如此推算,如果把DA层每个区块都装满,Arbitrum理论上的TPS极限约为1500,当然考虑到L1区块重组问题,Arbitrum不可能在每个以太坊区块上都发布交易批次,所以上面的数字目前只是纸面上的。同时,在EIP 4337相关的智能钱包被大规模采用后,DA问题会愈加严重。因为支持EIP 4337后,用户验证身份的方式可以自定义,比如上传指纹或虹膜的二进制数据,这会进一步加大常规交易占用的数据尺寸。所以,以太坊低下的数据吞吐量是限制Rollup效率的最大瓶颈,这个问题今后很长时间可能都无法妥善解决。而在BNB chain的公链BSC身上,平均每秒可处理的calldata尺寸最大约2910 KB,达到了以太坊的18.6倍。换言之,只要执行层速度跟的上,BNB Chain体系内的Layer2,理论TPS上限可以达到ARB或OP的18倍左右。这个数字是以当前BNB chain每个区块gas容量最大1.4亿,出块时间为3秒,计算得来的。

以太坊也就是说,目前BNB Chain体系下的公链,所有Rollup加总TPS极限,是以太坊的18.6倍(就算考虑进ZKRollup,也是如此)。从这一点也可以理解,为什么那么多Layer2项目用以太坊链下的DA层来发布数据,因为差异是显而易见的。但是,问题没有这么简单。除了数据吞吐量问题外,Layer1本身的稳定性也会对Layer2造成影响。比如大多数Rollup往往要间隔几分钟才往以太坊上发布一次交易批次,这是考虑到Layer1区块有重组的可能性。如果L1区块重组,会波及到L2的区块链账本。所以,排序器每发布一个L2交易批次后,会再等多个L1新区块发布完,区块回滚概率大幅下降后,才发布下一个L2交易批次。这其实会推迟L2区块被最终确认的时间,降低大宗交易的确认速度(大额交易要结果不可逆转,才能保障安全)。简要概括,L2发生的交易只有发布到DA层区块内,且DA层又新产生了一定量的区块后,才具备不可逆转性,这是限制Rollup性能的一个重要原因。但以太坊出块速度慢,12秒才出一个块,假设Rollup每隔15个区块发布一个L2批次,不同批次间会有3分钟的间隔,而且每个批次发布后,还要等待多个L1区块产生,才会不可逆转(前提是不会被挑战)。显然以太坊L2上的交易从发起到不可逆转,等待时间很长,结算速度慢;而BNB Chain只需3秒就可以出一个块,区块不可逆转只需要45秒(产生15个新区块的时间)。根据目前的参数,在L2交易数量相同且考虑到L1区块不可逆转性的前提下,单位时间内opBNB发布交易数据的次数,最多可以达到Arbitrum的8.53倍(前者45s发一次,后者6.4min发一次),显然opBNB上大额交易的结算速度,要比以太坊L2快很多。同时,opBNB每次发布的最大数据量,可以达到以太坊L2的4.66倍(前者L1区块的gas上限1.4亿,后者是3000万)。8.53*4.66=39.74,这就是opBNB目前实践中,与Arbitrum在TPS极限上的差距(目前ARB为了安全,貌似主动压低了TPS,但理论上如果要调高TPS,还是和opBNB很多倍)

以太坊(Arbitrum的排序器每隔6~7分钟发布一次交易批次)

以太坊(opBNB的排序器每隔1~2分钟就会发布一次交易批次,最快只需要45秒)当然还有更重要的问题需要考虑,就是DA层的gas费。L2每发布一个交易批次,都有与calldata尺寸无关的固定成本——21000的gas,这也是一笔开销。如果DA层/L1手续费很高,使得L2每次发布交易批次的固定成本居高不下,排序器就会降低发布交易批次的频率。同时,在考虑L2手续费成分时,执行层的成本很低,大多数时候可以把它忽略,只考虑DA成本对手续费的影响。总结下来,在以太坊和BNB Chain上发布同样尺寸的calldata数据,虽然消耗的gas相同,但以太坊收取的gas price约是BNB chain的10—几十倍,传导到L2手续费上,目前以太坊Layer2的用户手续费大概也是opBNB的10—几十倍左右。综合下来,opBNB与以太坊上的乐观Rollup,差别还是很明显的。

以太坊(Optimism上一笔消耗15万gas的交易,手续费0.21美元)

以太坊(opBNB上一笔消耗13万gas的交易,手续费0.004美元)但是,扩大DA层的数据吞吐量,虽然可以提升整个Layer2体系的吞吐量,但对单个Rollup的性能提升还是有限,因为执行层处理交易的速度往往不够快,即便DA层的限制可以忽略掉,执行层也会成为影响Rollup性能的下一个瓶颈。如果Layer2执行层的速度很慢,溢出的交易需求就会蔓延到其他Layer2上,最终造成流动性的割裂。所以,提升执行层的性能也很重要,是DA层之上的又一道门槛。

opBNB在执行层的加成:缓存优化当大多数人谈到区块链执行层的性能瓶颈时,必然会提到:EVM的单线程串行执行方式无法充分利用CPU、以太坊采用的Merkle Patricia Trie查找数据效率太低,这是两个重要的执行层瓶颈所在。说白了,对执行层的扩容思路,无非是更充分的利用CPU资源,再就是让CPU尽可能快的获取到数据。针对EVM串行执行和Merkle Patricia Tree的优化方案往往比较复杂,并不是很好实现,而投入性价比更高的工作常聚集在对缓存的优化上。其实缓存优化问题,回到了传统Web2乃至教科书中经常讨论到的点。通常情况下,CPU从内存读取数据的速度,是从磁盘读取数据速度的上百倍,比如一段数据,CPU从内存中读取只需要0.1秒,从磁盘中读取则需要10秒。所以,降低在磁盘读写上产生的开销,也即缓存优化,成为了区块链执行层优化中必需的一环。在以太坊乃至绝大多数公链中,记录链上地址状态的数据库被完整存储在磁盘当中,而所谓的世界状态World State trie只是这个数据库的索引,或者说查找数据时用到的目录。EVM每次执行合约都需要获取相关的地址状态,如果数据都要从存放在磁盘里的数据库中一条条拿过来,显然会严重降低执行交易的速度。所以在数据库/磁盘之外设置缓存,是必要的提速手段。opBNB直接采用了BNB Chain用到的缓存优化方案。按照opBNB的合作方NodeReal披露的信息,最早的BSC链在EVM与存放状态的LevelDB数据库之间设置了3道缓存,设计思路类似于传统的三级缓存,把访问频率更高的数据放到缓存中,这样CPU就可以先去缓存中寻找需要的数据。如果缓存的命中率足够高,CPU就不需要过分依赖磁盘来获取数据,整个执行过程的速度就可以实现大幅提升。

以太坊

后来NodeReal在此之上增设了一个功能,调动EVM没占用的空闲CPU核心,把EVM未来要处理的数据,提前从数据库中读出来,放入缓存中,让EVM未来能从缓存直接获得需要的数据,这个功能被称为“状态预读”。

以太坊状态预读的道理其实很简单:区块链节点的CPU是多核心的,而EVM是单线程的串行执行模式,只用到1个CPU核心,这样其他的CPU核心就没有被充分利用。对此,可以让EVM没用到的CPU核心帮忙做点事,它们可以从EVM未处理的交易序列中,获知未来EVM会用到的数据都有哪些。然后,这些EVM之外的CPU核心,会从数据库中读取EVM未来会用到的数据,帮EVM解决数据获取上的开销,提升执行速度。在对缓存进行了充分优化后,搭配上性能足够的硬件配置,opBNB其实已经把节点执行层的性能逼近到了EVM的极限:每秒最多能处理1亿gas。1亿gas基本就是无改动的EVM的性能天花板(来自于某明星公链的实验测试数据)。具体概括的话,opBNB每秒最多可处理4761笔最简单的转账,处理1500~3000笔ERC20转账,处理约500~1000笔SWAP操作(这些数据根据区块浏览器上的交易数据获知)。以目前的参数对比看的话,opBNB的TPS极限,是以太坊的40倍,BNB Chain的2倍多,Optimism的6倍多。当然,以太坊Layer2因为DA层本身的严重限制,执行层根本施展不开,如果把此前曾提到的DA层出块时间、稳定性等因素都考虑进去,以太坊Layer2的实际性能要在执行层性能基础上大打折扣。而对于BNB Chain这样的高吞吐量DA层而言,扩容效应达到2倍多的opBNB是很有价值的,更何况这样的扩容项目BNB Chain可以搭载多个。可以预见的是,BNB Chain已经把opBNB为首的Layer2方案列入自己的布局计划中,未来还会不断收纳更多的模块化区块链项目,包括在opBNB里引入ZK proof,并搭配GreenField等配套基础设施来提供高可用的DA层,尝试与以太坊Layer2体系竞争亦或合作。在这个分层扩容已成为大势所趋的时代背景下,其他公链是否也会争相模仿BNB Chain扶持自己的Layer2项目,一切都有待时间去验证,但毫无疑问的是,以模块化区块链为大方向得到基础设施范式革命正在且已经发生了。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链观CHAINLOOK立场,不承担法律责任。文章及观点也不构成投资意见。请用户理性看待市场风险,以及遵守所在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法律法规。
图文来源:Faust,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或引用请注明文章出处!

标签:

分享至
https://www.chainlook.cn/toutiao/1695394211.html

下一篇:

CoinW将于11月18日首发上线ISE

链观CHAINLOOK消息, 根据官网信息,CoinW将于11月17日开放ISE的充值,11月18日20:00 […]

免责声明:
链观CHAINLOOK作为区块链技术应用与Web3行业研究的智库媒体,旨在为中国区块链专家、学者们提供最新的行业资讯信息与数据样本,用于区块链技术研究与创新。本站所发布的文章仅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不代表链观CHAINLOOK官方立场,本站所发布的区块链行业研究报告与数据分析成果是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对数据内容进行分析与归纳生成,不代表任何投资暗示与建议,链观CHAINLOOK不承担法律责任。

风险提示:
虚拟货币不具有法定货币等同的法律地位,参与虚拟货币投资交易存在法律风险,链观CHAINLOOK坚决反对各类代币炒作,请读者提高风险意识,理性看待区块链技术应用及市场风险。

© 链观CHAINLOOK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54193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