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量下降,friend.tech 的 SocialFi 革命将何去何从?
Friend.Tech 不一定就是能够跑通 Web3 社交的那款杀手应用,但是给社交赛道打了个样,如何在旁氏中获取留存真实用户。
原文作者:Biteye 核心贡献者 Louis Wang
原文来源:Biteye
Friend.tech 是一个建立在二层网络 Base 链上的 SocialFi 应用,它通过绑定 Twitter 身份,将每个用户的影响力代币化,让用户有机会通过影响力获取收益。
Friend.Tech 目前在 Beta 版本,用户只能通过邀请码来注册。用户只能在手机端网页使用 Friend.Tech,需要使用手机浏览器将网页添加到主屏幕后才能开始注册流程:
1. 使用邀请码进入注册页面,关联 Twitter;
2. 为每个新注册用户自动生成一个 MPC 钱包,由 privy.io 作为钱包供应商,钱包的私钥可导出;
3. 通过唯一 code 验证,或者手动跨链至少 0.01ETH 到钱包 Base 链上激活账户,ETH 作为主要支付货币,用于购买其他用户的 key(之前叫 share);
4. 购买自己的第一份 key,完成注册。购买完成后自己就会拥有一个聊天室,所有买了自己 key 的人都可以在这个聊天室里发言。
01产品功能
产品功能目前比较单一,只有拥有好友位和加入群聊。用户可以在首页看到当前最受欢迎的用户,也可以手动搜索你想要关注的用户,购买他们的 key。
持有别人的 key,就可以进入该用户(subject)的聊天室,如果卖出了 key 就会自动被移除。
02定价曲线
除了持有 key 与 KOL 互动外,Friend.Tech 的特点是允许用户交易 key。为了进入小圈子就必须要买 key,而 key 的价格又会随购买而增长。每个用户的 key 没有供应上限,定价是由公式来计算的:
Y = X^2 / 16000
其中 Y 是以 ETH 为单位的购买价格,X 是当前 key 的数量,价格随着 key 变化的曲线如下:
03抽税机制
Friend.Tech 上的交易都将被抽 10% 的手续费,其中 5% 给到购买对象(subject),也就是 KOL,5% 会给到平台作为平台收益。
结合定价曲线和抽税机制,我们不难得出以下结论:
1. 定价曲线(bonding curve)是个非常简单的抛物线函数,通过下表可以看到 key 的价格一开始都很便宜,随着购买份额的增加而极速上升,能够通过不高的成本极速拉升价格,造成「未实现利润」的增长迅速,容易造成 Fomo 情绪,吸引更多人参与。
2. 同样的,价格也会因为获利者售卖而迅速下跌,同一条曲线,怎么涨上来怎么跌下去。
3. KOL 的收益来源于手续费抽税,与平台利益来源一致,所以他们更在乎的是交易量。「做波段」的人越多,可能会比 Key 单边价格上涨赚到更多手续费,因为极速上升的价格很容易涨不动。
目前收益排名第一的用户加密 OG Cobie 靠手续费已经赚得 15 万美金的收益,收益超过 1 万美金的有 52 人:
(Source: https://dune.com/cryptokoryo/friend-tech-highest-earners)
4. 从机制上来说,Friend.Tech 有点像一个 NFT 交易所,通过交易抽税。单就试图通过交易 key 来投机而言,用户每次买卖都要被抽 10% 的税,所以即使原地一买一卖也会亏很多,小涨一点甚至都不赚钱。
根据盈利模型得出盈利规则的总结,买入位置和总份数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https://www.coinonpro.com/news/toutiao/267527.html
在早期(第 1-18)购入,只要随后有两个人购入 key,就可以赚钱退出,而越晚购入的人获利退出要求越苛刻,具体盈利要求可以参考这张表格。
https://docs.google.com/spreadsheets/d/1lC5C4yAF8fZsGPEec1PnKe_0Mrb2-hi3o32HwkdHHig/edit#gid=112913128
5. 因此,只要选好标的,即才开通 Friend.Tech 但是有流量预期的 KOL,早期购入还是比较容易获利的,尤其是在 Friend.Tech 热火朝天,流动性充足的时候,可以使用 cryptohunt 工具查看热门和新加入的 KOL,系统会 10 秒更新一次,有实时监控的功能。
(https://www.cryptohunt.ai/projects/friendtech)
6. 这样的策略催生出一类获利手段:Bot。
Realfriend.tech 就是一个 Bot 网站,可以发现新加入 Friend.Tech 并有潜力的用户,在早期用极低的价格埋伏,然后等待更多用户涌入后获利出局。要使用这个网站首先需要购买网站开发者 @iam4x 的一个 key。
(Source:https://www.realfriend.tech/)
目前,有 143 个机器人通过追踪新账户捡漏的方式,赚取了超过 220 万美金。
(Source:https://dune.com/21co/friendtech-analysis)
04Friend.Tech 数据
自 8 月 10 日上线以来,Friend.Tech 成为了热门话题。首先,它采取了邀请机制作为 GTM 策略(go-to-market 是公司将新产品或服务推向市场的计划)。
这种饥饿营销策略往往更能吸引用户,因为通过邀请,用户可以优先体验并比其他人更早地探索 Alpha 版。
此外,早期参与项目也更容易获得价格优势。邀请制度还增加了推特上的话题讨论度,当大家都在谈论邀请码时,这就成为了最佳的广告手段。
关于【交易量下降,friend.tech 的 SocialFi 革命将何去何从?】的延伸阅读
长推:复盘精彩刺激的 $RCH 大战
昨晚,$RCH与BTW进行了精彩的大战,项目方上线了产品并给LP添加了700ETH,但被聪明钱抢跑。随后,神盘出现,币价从0.2上涨到1u。项目方背景强大,有大机构背书,链上交易活跃。Sofa.org推出了两个产品,Earn和Surge,用户可以利用期权策略进行理财和预测未来走势。产品实力强大,能力超过web3团队。
长推:$RCH 能不能到20亿?无预留、无权限、燃烧通缩、上所才是起点
$RCH是新兴项目,初始加入池子的ETH价值300万,现市值7000万。若跌回1块,市值为2000万,上限无法预测。项目方烧了750ETH,加其他支出,合计400万。预计市值达15M,产品和资方有潜力,交易量高,无VC抛压和项目方币。预计上市后,市值5亿-40亿。
(Source:https://dune.com/msilb7/friendtech-on-base-activity)
Friend.Tech 到底有多火?上线两周,在邀请制的前提下用户量达到 12 万,累计交易笔数超过 240 万。TVL 超过 630 万美金,总市值超 1 万 ETH,交易量达到 52 万 ETH,协议收入接近 2400ETH。
(Source:https://dune.com/21co/friendtech-analysis)
上线两周后,7 天协议费排名第 5,仅次于以太坊、Lido、Uniswap 和 Tron 这些顶级 Layer1 和超级 app。
(Source: https://defillama.com/fees)
对于 Base 来说,Friend.Tech 无疑是这条二层公链的流量密码,Base 上 21% 的用户都使用过 Friend.Tech,Base 上 45% 的 gas 消耗来源于 Friend.Tech。
(Source:https://dune.com/21co/friendtech-analysis)
05对于 Friend.Tech 的预期
Friend.Tech 是一个粉丝经济为内核的 SocialFi 产品,通过替用户发 key 的方式,货币化每个人的社交价值。
它的 GTM 策略非常成功,通过推特强绑定引流,最容易受益的群体本身就是流量群体,到推荐码裂变以及饥饿营销式的上线。
产品部署在刚上线不久的 Base 链上,利用了用户积极交互 Layer2 的心态和意愿,也给应用带来更丝滑的链上交互体验。
先推出链下链下积分机制,又放出 Paradigm 投资的讯息,一轮接一轮的攻势,拉满了用户的期待。
可以说 Friend.Tech 从第一天就抓住了流量和眼球,而 Web3 最核心的就是注意力。
Social
从 Social 功能的角度而言,目前 Friend.Tech 的功能太过单薄,只限于文字、图片交流;
而且该 APP 实际上仅有付费功能,如果用户不购买其他人的 key,这个 App 就形同虚设,一点体验都没,起码需要一些免费的内容让用户先玩起来。
用户体验过大于功,好的地方在于不用通过 App Store 下载应用,是网页但是又有类 App 的体验;
通过唯一 code 可以在网站上一键跨链到应用钱包,跨链操作丝滑。
糟糕的地方在于,经常有卡顿需要刷新的情况出现;在群聊里如果不买其他用户的 key,就会看不到其他人的发言,感觉像群主在自言自语;
用户无法知道自己关注的推特博主有哪些开通了 Friend.Tech,只能通过搜索推特 id 查找…
Fi
Friend.Tech Fi 的部分,定价曲线设计的太过陡峭,key 的份额超过 100 就能把单价拉升到 1 ETH 以上,Ponzi 味道太浓,尤其是 Social 部分薄弱的时候会更加凸显。
许多人诟病 Friend.Tech 的地方也在于此,认为就是个盘子,泡沫很快就会破裂。
但是不同于纯粹的 Ponzi,Friend.Tech 有实际应用价值,它确实能提供拉进用户与 KOL 之间距离的场景,即使晚来的人因为价格太高而被套牢,他可能不会「割肉离场」。
能被高位套牢一定代表购买的 KOL 有足够的人气和流量,既然卖了肯定亏,不如持 key 进入高流量 KOL 的圈子,期待 Alpha,未来还有可能回本。
而有利润的用户也不一定会抛售,因为除非同时特别看好 Friend.Tech 和该 KOL,购买的份额一般不会太多。
当大量粉丝涌入造成价格暴涨的时候,极有可能是这个 KOL 的 FT 群有特别的 Alpha,此时卖 key 下车犹如杀鸡取卵,所以抛压可控。
另外一点,Friend.Tech 目前没有发币,流通货币是 ETH。传统 Web3 项目收益都会受限于平台代币的涨跌,而赚取 ETH 对于用户来说更像是在赚真金白银,因此不存在泡沫破裂币价归零项目倒闭的状况。
对于价格曲线,更合理的做法是将定价权交给用户,增加多元化。每个用户根据自己 id 需求定制,可以影响到潜在的粉丝圈大小,并合理控制增长速度。
根据以上的分析,可以推断出 Friend.Tech 由于目前的定价曲线太过陡峭,容易让人对「未实现利润」产生错觉,而带动 FOMO 情绪。
增长点在于更多的 KOL 开通入驻,或者通过产品升级,为粉丝赋能,提升购买欲望和付费意愿,开通图片视频功能后,可以预见一波 OnlyFans 的高潮。
产品目前在 Beta 版本,结合 Paradigm 投资的时间点,开发时间并不长,上线后也一直在积极更新、维护,因此未来产品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上限较高;
由于实际应用价值,下限有限,同时因为不存在平台代币,不会出现币价一跌不止导致用户失去信心离场的情况,最多就是趋于平淡无人问津,和年初大火的 Damus 一样。
在正式上线两周之际,用户对 Friend.Tech 的涌入热情已经告一段落,同时由于功能单一,热情缺乏可延续性,可以发现成交量和用户活跃度断崖式下降,但是协议 TVL 并没有任何波动,依旧保持稳定,这更印证了上文的观点:用户并不急着退出,下一波浪潮随时可能随着 Friend.Tech 功能迭代而来。
(Source:https://dune.com/21co/friendtech-analysis)
06总结
随着推特开始创作者分红,给到 Lens 类社交平台的压力越来越大,用户量和流量获利明显不如 Web2,创作者转移平台的意愿没法强烈。
粉丝经济是一个用户有付费意愿的赛道,想象一下如果 Friend.Tech 被娱乐圈所接受,将是一个能够破圈的重磅炸弹。
一有打榜功能,粉丝付费为偶像打榜;二能够迅速建立核心粉丝圈,一个人可以购买多个 key,核心粉丝迅速拉高圈子门槛,保证自己是离偶像最近的人群,但是让这个核心圈难以扩大。
这是 Web3 最有潜力的社交应用方向,可以大规模地实现用户增长。
Friend.Tech 是一款很棒的 SocialFi 应用,商业模式、GTM 策略、投资背景、上线 Base 的时机都是难以复刻的天时地利,只不过粉丝经济的特点目前受限于简陋的功能,在 Friend.Tech 上还没有特别好地发挥出来。
Friend.Tech 不一定就是能够跑通 Web3 社交的那款杀手应用,但是给社交赛道打了个样,如何在旁氏中获取留存真实用户。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链观CHAINLOOK立场,不承担法律责任。文章及观点也不构成投资意见。请用户理性看待市场风险,以及遵守所在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法律法规。
图文来源:Louis Wang,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或引用请注明文章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