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RWA的新角度?听听香港“正规军们”怎么说
这一轮RWA能有热度不是仅仅在炒概念,而是整个市场的结构和现在经济所处的周期的改变,让大家发现这个东西有更多的可以实现的价值。
原文作者:BusyWhale
原文来源:PANews
本次分享邀请到了三位来自知名香港虚拟资产9号牌机构的嘉宾,他们分别是:
- 潘渡基金行政总裁 - Junfei
- 南方东英量化投资团队总监 - 王毅
- MaiCapital主管合伙人 - Marco Lim
一、在香港,RWA该如何监管?可以像散户开放吗?
RWA是Real World Asset(现实世界资产)的缩写,其再往前一个世代的概念是STO(Security Tokenization Offering代币化证券)。RWA毋庸置疑是目前市场上一个非常热门的概念,不仅众多资本、风投机构在积极布局,一些监管部门也在关注。
今年7月6日香港证监会的官员曾提到,目前监管对于RWA的认知正在不断地改变。过去人们认为所有代币化的东西都是虚拟资产,要按照虚拟资产去监管;但是现在认为应该以其底层资产的监管方式去监管RWA和STO。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振奋人心的消息,因为如果RWA或者STO的底层是股票,又将按照其底层资产的模式去监管的话,是否意味着这一款RWA是可以向散户开放的?
王毅:香港的监管原则是“统一原则”(Same Principle,Same Practice)。其对于RWA的态度,我个人的理解其实就是在履行其自己的监管原则而已。至于在虚拟端,RWA成为一个Token后是否要受到额外的监管,可能还要参考虚拟资产端的监管,然后再嵌套进来。
当然,如果RWA的底层资产是存款、债券、股票甚至一栋楼,可能相对应的就有其在现实资产中的监管,这只是告诉我们要到哪去找(对应的监管条款),而并不是在严格意义上一定能提供给散户或者一定能提供给谁。
Marco:我同意。举个例子,前阵子香港发了一个绿债券,这个绿债券其实可以零售,只是进行了代币化。所以假如原来这个资产已经可以给散户购买,那么把它变成Tokenization之后,散户其实也可以购买。
所以其实是同一个原则,即如果该产品在传统市场中只开放给专业投资者,那么它代币化之后也只有专业投资者能购买;但是如果该产品在传统市场中已经开放给散户,那么就算代币化了,散户马上也可以购买。
Junfei:其实RWA这个词汇去年为止还没有,包括从链上数据上来看,其实22年以前跟Tokenization相关的市场份额是相当小的,从今年开始,突然间这个份额就大了起来。
我认为其实也要看底层资产,Tokenization也好,Real World Asset也好,要看它底层记的是什么样的一个资产?它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
如果是像USDT、房地产或者是一些藏品类型的NFT这类资产,可能监管也还不太确定是不是要进行管理。但是如果从有形资产来说,比如说是一个实物资产,或者说是一些传统类型的股和债这样的权益型资产,将它们代币化了,这样就非常鲜明的在监管的范围之内,肯定要符合香港这边监管的要求。
Chen:在香港监管合规这个领域里,已经持牌的机构是离监管最近的,也是最以监管的要求来约束所有投资行为的,所以他们的观点是我们最应该参考的。三位嘉宾都给出一个非常明确的指引:认为监管机构的思路是相对清晰的,对虚拟资产的监管更重要的还是看其底层在现实世界中应该套用哪个监管原则。如果是底层资产是房产,可能就不由证监会监管;如果要把该资产证券化,可能就有一些需要争议的部分,比如到底是不是证券;如果底层资产原本就是由证监会监管的股票、债券、基金等一类资产,理论上就是应该按照其原有的原则进行监管。
二、普通用户凭什么愿意购买RWA?
对于普通投资人来说,其原本有正常的渠道和大量的发币可以购买股票、债券、基金等资产,要想购买代币化后的资产反而需要涉及将法币换成稳定币(例如USDT和假设性的数码港元等),仅是这个过程摩擦成本就不低,对于普通用户来说也并不是一个顺畅的通路。那么普通用户为什么还会选择购买这类资产呢?
王毅:在传统金融投资中人们投资一样东西一定要有相对应的收益和风险。其实这一点无论是在虚拟世界投资和传统金融投资都是一样的。那为什么RWA会火呢?其实大家可能很少会考虑:在虚拟资产中最稳定、最安全的收益是什么?以币本位来说,币本位最安全的投资绝对不是DeFi,而是Staking(挖矿)。
挖矿以太坊的年化收益率其实不如现在美元的短期收益高。有一个让人震惊的案例:美国现在的RWA赛道中有一个项目是做美国国债的,它将美国的国债进行Tokenize之后,三个月之内Tokenize了12亿美金。持有这个Token的国债收益大概只有3.8,那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愿意购买呢?这是因为还能用它做Staking。展开来说就是:用户在这个RWA平台上购买了一个Token,该Token是类似于“变形的USDT”的国债,其本身会产生收益;同时用户还可以用这个Token进行挖矿,即用户的收益会进行叠加,这样一个RWA能产生的最低的无风险收益是超过现有的法币的无风险收益的,所以它的需求才会那么大。
这种做法其实早就有过很多个案例,比如FTX也曾Tokenize过特斯拉。当时特斯拉也很火,那么人们为什么还要去买一个Tokenize的特斯拉?有什么额外收益吗?其实如果能做到有额外收益,而且这个收益有保障,就可以变成一个吸引投资人进到虚拟端购买这个Token的主要因素。所以从无风险收益的角度上面来讲,如果它能beat市面上的东西,甚至beat虚拟端的无风险收益,那它就是有价值的。
当然也有很多人认为要将像地产这类不能流动的资产Tokenize,这样的话大家就可以买碎片化的东西,这也是RWA的一个角度,但目前来看市面上的RWA案例都难以达到一个较大的规模。问题的关键就在于:人们在进行投资的时候都是要横向比较的,同一属性的资产中,会更偏好有无风险超额收益且超额收益能超过市面上其他原有投资资产的那一个,有了这样的资产,人们就有动力去转向虚拟端。
从前有资产证券化,现在可能就是资产虚拟化。希望资产虚拟化可以在交易端带来更多的流动性,有更多的参与人、投资人,用户可以更便利。但原则上来看,虚拟端的资产规模远远达不到法币社会需要的,但是其又有比较方便的一方面,这一方面可以在比较严谨的范围内把它变成Real Value,并且要能证实有Real Value。当然如果用户愿意承受高风险,在DeFi、投币完了以后赚年化20%、50%甚至100%的收益,这就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所以其实RWA我在某一些方面是很看好的,因为它是可以真的做到这件事情,可以吸引到投资人的。
关于【看RWA的新角度?听听香港“正规军们”怎么说】的延伸阅读
香港Web3,究竟行不行?
香港虚拟资产平台牌照发放一周年,11家平台申请牌照,2家成功获得。未获得牌照的平台离开香港,原生加密平台也出走。发牌过程中,规模和专业度是重要考量,本土金融机构和具备内地资源优势的平台获得先机。有传言称,离岸交易所无法满足监管要求,导致多家知名加密交易所撤回申请。香港监管机构撤回Hashkey Exchange的合规申请,可能是因为涉及敏感地区客户服务或监管人手有限。香港虚拟资产现货ETF表现优异,但市场缩水,流动性差,难以吸引外资。香港选择从传统资本端而非加密原生应用切入,填补资产空白,探索传统领域的Web3资产转型。未来,香港Web3的发展仍有待观察,但去中心化市场与传统机构升维的碰撞仍需时间。
火币HTX重磅亮相GM Vietnam 2024并举办Web3未来之夜:聚焦加密新趋势 推进全球化战略
火币HTX参加GM Vietnam 2024,与越南本地区块链公司和社区合作,推动技术创新。活动上,火币HTX展示了安全合规的交易所经验,并建议用户谨慎投资和多元化投资。此外,火币HTX还与知名媒体ChainCatcher合作举办了“Web3未来之夜”活动,探讨未来发展机遇。火币HTX表示,越南作为亚洲新兴市场,正逐渐成为Web3行业的焦点,将继续关注和支持越南市场的发展。
Chen:从这个思路看起来,这个模式确实是可以套用在很多不同的风险等级的资产类别上。
Marco:确实是这样。以前做STO,将资金碎片化,希望找到更多的投资者,但是就会碰到两个问题,一是原本用户就可以用法币来购买这个资金,二是流通量(例如RWA的)并不多。但是如果将其的无风险做到比虚拟货币的无风险稍高一些,其实就已经可以吸引很多投资者了。就好像王总所说,Staking之后收益在4.5,如果再加上一些DeFi、杠杆可能收益就已经到7~8了,这其实非常吸引人的收益,所以很多人都希望去追这样的RWA。
所以我们一直以来找RWA的切入点不对,从前只是希望将房地产或者其他类似资产碎片化,但是现在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机会,就是把传统的一些无风险资产碎片化后放在币圈里面,可能收益更大。
Chen:所以其实这个东西最吸引人的还是因为它的底层接触到了一个无风险的资产。
Marco:没错。以前没有人看RWA,因为当时币圈随便一个币都能涨到非常多,所以没有人会看稳定无风险的资产。但是现在整个世界观改了,大家投资的时候可能更多希望放在无风险资产中,同时希望拿到当中最高的一个回报,所以大家都去看比较稳定的RWA。
JunFei:我觉得也是看情况而定,因为其实资金总是最聪明的,它总是会流向它认为最能让它有增值潜力的资产类别。现在美联储加完息之后的话,不管是港币还是美金的资金成本都变得很高。在借贷的资金成本变很高的情况下,其实这就是让用户在炒币的同时也可以炒股,用户也可以将这个钱再投到一些资产配置里面。
Chen:上一代对于STO和RWA的认知的时候,还在于把一些现实世界的资产或者商品类的资产进行碎片化。因为这些资产可能因为太大而在转移、销售的时候流动性很差,所以在上一个世代讨论RWA和STO的时候可能更多的还是关注在如何进行托管,如何确权等等。而现在这一类的技术和成功的案例更多了之后,我们就发现底层可以换成本身就已经是碎片化的股票、债券这一类的资产,能变通的形式就更多了。所以其实这一轮RWA能有热度不是仅仅在炒概念,而是整个市场的结构和现在经济所处的周期的改变,让大家发现这个东西有更多的可以实现的价值。
JunFei:主要也是在于现在把RWA纳入到香港合规监管下了。原来在交易RWA时,人们无法确认平台是否真的帮自己购买了这个资产。因为多数平台没有持牌,只是给用户发行了一个代币,其中的信用只是由平台进行背书。如果平台没有帮用户进行购买,一旦平台出了问题,用户会发现这些所谓现实世界的资产其实并不真的属于自己。要解决这个问题只有两种方法:一是将资产完全代币化,用户在DeFi上就能自己看到链上数据;二就是要符合香港的监管。
三、合规监管下,如何切入RWA?
由于RWA涉及到现实世界的资产(实物资产、股票、证券等),就必然要涉及到“确权”。而一旦涉及到确权,至少在现实世界的环节中就还是法律层面上的问题,而不是Web3领域、DeFi领域里讨论的去中心化Trustless机制的问题。一旦在法律的层面上去讨论的时候,合规、被监管这方面的价值就凸显出来了。想问问大家有没有想过在已经被监管认可的身份下,有什么可以切入RWA的地方?
Marco:我觉得可能的切入点在“管理一个比较无风险的资金”,可能是在9号牌上够买国债或者一些货币资金。但是这就遇到一个一直比较难处理的的问题——KYC,因为到最后我们做KYC还是用传统的方法来做。所以可能香港监管机构认可的不是在链上做KYT或者其他,而是仍需要9号牌机构进行KYC。换句话来说,有一些9号牌机构无法明确来源的资金,想要接触虚拟货币上的钱就比较困难。
Chen:也就是说合规是9号牌机构的优势,同时也是限制。但是我们还是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因为监管的机构和官员也在不断的进化和迭代的过程中,他们对于赛道和相关的产品的认知也在不断的改变。
Marco:那么如果我们真的有RWA,也是已经KYC的币才可以买到RWA,一些没有做好KYC/KYT的稳定币,我们可能没办法接触。所以从香港的监管来看,以后香港的稳定币可能会是一个门路,我们可以打开,然后让虚拟货币资金可以直接购买RWA。
JunFei:我觉得现在资产市场蛮分割的,就是分成了法币世界和虚拟资产这两块世界。在法币世界里面用Fiat交易非常流通自由,在虚拟资产世界里面拿出USDC等也可以非常自由进行币币交易,两个世界转换的桥梁不是说没有,就是成本比较高。所以9号牌机构作为资产管理者,如果要跨越桥梁,在商业层面没有特别大的意义,可能就会选择一些三方机构替代。但是未来桥梁肯定会越来越宽,成本也会越来越低。
四、9号牌的框架下,在RWA的赛道上能做些什么?
JunFei:对于一个资管公司来说,首先要抓住红利最大、未来增长潜力最大的赛道,然后在赛道中再选出最具有潜力的公司或者资产类别。潘渡基金的资产标的中有很大一个方面是新兴资产领域的,比如说跟区块链、Web3、AI等有关的创新型的股/债/虚拟资产。其实监管提供了很多的信息,特别是其本来有监管,后来发生了一些变化的时候,往往就会产生一些比较大的机会。香港这个地方本身也是在享受着监管红利,很多地方并没有金融创新的计划,所以这本身就是香港的一个机会。我们现在既然作为香港第一批先行者拿到了牌照,这也是我们小小的机会,会尽可能的帮用户创造更大的价值和收益,提供更好的金融产品。
王毅:RWA本身是Real World Asset,我们作为传统金融其实发行了非常多的ETF产品,囊括货币、市场基金、国债、股票、期货等一系列。我们作为9号牌的持有人,其实可以往后退一步,就是可以把现实世界资产拿进来,帮助Web3的发行人、项目方等,因为他们对传统金融领域的投资/传统资产的投资经验相对单薄。所以9号牌机构很容易作为一个桥梁去处理RWA一端的资产端,至于要如何变成Token的那一端,可以找合作伙伴一起做,其实这个是比较好的一个方式。
但反方向来说,9号牌机构也要知道这个资产在Tokenize之后有哪些点能够吸引投资人。一是要能真金白银地告诉投资人产品的优势在哪,二是要能给别人带来真实的收益。在另外的领域,要对这个领域有基础的了解,知道这个东西是如何运作的,赚取的到底是什么样的收益。所以我们会经常跟不同的合作方打交道,尽量地了解不同的领域(以RWA为例,它究竟怎样给客户带来收益、这个东西是不是可行)。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自己这部分做好,在这个基础上,大家就看整个市场逐步发展。
Marco:这么多年以来,我们的客户群几乎都是传统金融的人想投资虚拟资产,但今年比较不一样,很多投资者都是持有虚拟货币的资产想找渠道投资传统资产。这类客户其实不希望将自己的虚拟资产变回法币,因为过程中的摩擦费用很高,他们希望就拿着稳定币投资一些传统的资产,在过程中间除了拿到传统资产的收益,可能还可以抵押去做挖矿,赚到两边的钱。所以以前都是帮传统资产的人进入币圈,今年可能更多的是带币圈的人进入传统资产。
但是最传统的资产可能就是无风险的一些投资,需求已经存在,只是没有在香港的监管下做好这个工作,所以今年我们都会努力去做好。这其实也并不需要监管在某些方面适当的放松,我们需要做好的是让监管认为:投资的这些人都已经做好KYC、KYT了,他们只是不想转回法币,不代表他们不可以投传统资产,因为整个的摩擦成本太贵了,而且如果变回法币,这些客户很难回到币圈里面。所以我认为这方面是我们在香港做Web3需要努力跟监管机构沟通的。当然我们也没办法一个人做好,也需要合作伙伴,希望可以合作把RWA做起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链观CHAINLOOK立场,不承担法律责任。文章及观点也不构成投资意见。请用户理性看待市场风险,以及遵守所在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法律法规。
图文来源:BusyWhale,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或引用请注明文章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