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3 迟早也是印度人的?
最近,印度人成为了全球舞台上的明星。
原文作者:0xmin
原文来源:深潮TechFlow
最近,印度人成为了全球舞台上的明星。
继印度人占领硅谷之后,最近,他们又接管了英国。42 岁的苏纳克成为了英国首位印度裔首相,印裔精英不断出圈。当年英国人殖民印度人,现在印度人领导英国人,风水轮流转,唐宁街 10 号开始渗出浓浓咖喱味。
此前,硅谷已是印度人的天下,高阶版华人卷王一统大厂江湖。
除了苹果之外,谷歌母公司 Alphabet、微软、IBM、百事可乐、Adobe、软银愿景基金等一众巨头 CEO 都是印度人,再加上其独特的“抱团文化”,老乡带老乡,让印度移民的人脉关系网,早已渗透进各行各业。
在 Web3 这一新兴领域,印度势力也在快速崛起:印度之光 Polygon ,从班加罗尔走向全球,如今已褪去“咖喱味”,靠着强大的 BD 能力,变成全球首屈一指的L1/L2。
同时,印度裔也开始学习他们的硅谷前辈,往 Web3 头部机构抱团扎根,Kanav Kariya 从实习生一跃成为 Jump Crypto 总裁;Dragonfly 合伙人 Haseeb Qureshi 快速扩张事业版图……总之,当一家机构有印度人,马上就会有一堆印度人。
在 WEB3,印度人有何优势,相较于华人创业者有何不同?为了探究这个问题,我们采访了多位 VC 和创业者,聊聊他们眼中的印度市场和印度人。
把「自己做了什么」表达出来是一种天赋
在访谈中,几乎所有受访者都会提到印度人的“表演能力”,她们擅长邀功叙事、表情夸张,且语言极具煽动性,很容易把听众带入他们的情境。或者说,他们很擅长“吹牛逼”,中国人做了 100,一般只说自己做了 70,而印度人能吹成 200。
事实上,这并不是缺点,而是华人所需要学习的特质,无论是在职场打拼还是自己创业,含蓄内敛并不是好事,尤其是在重叙事的 WEB3 行业生态里。
一位长期在英国留学的女生表示,无论是“求偶”还是“工作”,印度人更加大胆主动,被拒绝也无所谓,似乎没有“羞耻”这个概念,用杨笠的话来说,“为什么他们那样的平凡,却又那样的自信?”
华人男生,哪怕十分优秀,也普遍低调内敛,“羞耻心”更重。一定程度上,这反映出了中印背后的文化差异,在儒家思想的强烈影响下,东亚文化鼓励谦逊、和谐与稳定,相较于之下,印度人更加自信, 哪怕是迷之自信。
消弭文化Gap的利器
让印度人出圈的还有一项最基本,但是最容易被人忽视的能力:语言优势。
虽然在大家看来,印度人的英语一股“咖喱味”,晦涩难懂,但在美国人看来,这不过只是正常的口音,交流完全没问题,因此,无论是创业者还是职场高管,印度人都可以和美国人谈笑风生,乱秀俚语。
当华人创业者下定决心出海的时候,面临的第一个难题往往是“英语交流不够顺畅”,哪怕一些人自认英语口语很好,但在实际交流中,也非常容易遭遇文化Gap,双方聊不到一块儿去,在尴尬的气氛中收场,这也催生了华人市场一个独特的需求——FA。华人创业者需要一个“中介”能帮他引荐介绍 VC,最好是作为“代理人”与美国资方沟通,全流程搞定一切,然而在硅谷看来,这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
从国际化这一点来看,无论是教育传统和文化基因,印度人都有着天然优势。
抱团,抱团
抱团发展,是印度人的另一个鲜明特征。
只要一个印度人上了位,慢慢地,一堆印度人就会陆续出现,哪怕“任人唯亲”,刻意提拔自己人也“心安理得”,毕竟,同一族裔、相同文化背景的人,信任和沟通成本更低,有利于工作推进。
关于【Web3 迟早也是印度人的?】的延伸阅读
香港Web3,究竟行不行?
香港虚拟资产平台牌照发放一周年,11家平台申请牌照,2家成功获得。未获得牌照的平台离开香港,原生加密平台也出走。发牌过程中,规模和专业度是重要考量,本土金融机构和具备内地资源优势的平台获得先机。有传言称,离岸交易所无法满足监管要求,导致多家知名加密交易所撤回申请。香港监管机构撤回Hashkey Exchange的合规申请,可能是因为涉及敏感地区客户服务或监管人手有限。香港虚拟资产现货ETF表现优异,但市场缩水,流动性差,难以吸引外资。香港选择从传统资本端而非加密原生应用切入,填补资产空白,探索传统领域的Web3资产转型。未来,香港Web3的发展仍有待观察,但去中心化市场与传统机构升维的碰撞仍需时间。
火币HTX重磅亮相GM Vietnam 2024并举办Web3未来之夜:聚焦加密新趋势 推进全球化战略
火币HTX参加GM Vietnam 2024,与越南本地区块链公司和社区合作,推动技术创新。活动上,火币HTX展示了安全合规的交易所经验,并建议用户谨慎投资和多元化投资。此外,火币HTX还与知名媒体ChainCatcher合作举办了“Web3未来之夜”活动,探讨未来发展机遇。火币HTX表示,越南作为亚洲新兴市场,正逐渐成为Web3行业的焦点,将继续关注和支持越南市场的发展。
但这种现象很少出现在海外的中国人和华人群体中,对此,长期在美国担任高管的李开复深有体会。
此前,在接受采访的时候,李开复提到:印度人更团结,印度人很会推销自己(比较外向且善于表达),能更好地融入美国文化。相比之下,美国大公司里的中国员工则不团结,分出不同的小圈子,各个圈子各自为阵,还出现中国人斗中国人的现象。
英特尔前董事总经理黄征宇在采访中当被问到“在美国的中国人中为什么很少有人做到公司高管”这个问题时,同样表示,华人有个小毛病,就是分派系。
比起“团结对外”,华人似乎更喜欢“攘外必先安内”。中国人有时候会把内部斗争放在第一位,在上车之后,倾向于立马关闭车门,确保自己是最后一个上车的既得利益者,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同行相轻”。
因此,在华人相对势微的加密世界,我们呼吁更多「团结」,特别是海外的华人势力,更应该抱团互助。
不过,还有一个客观因素在于,对于在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印度人而言,他们没有退路,只能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气魄硬着头皮往前闯,所以很多老印通常显得苦大仇深,对成功有着强烈的饥饿感,更加渴望获得财富,升职加薪。
相比而言,华人的退路更多,西方不亮东方亮。在外漂泊的华人深谙如何“同时游走在中美之间”的道理,左右套利。比如,陆奇、颜宁都在追求更好地选择道路上回到了中国,但印度人“回不去”,只能在美国一路向前。
一位在印度市场创业的朋友表示,印度的精英阶层和普通印度人是两个不同的物种。印度的精英阶层既聪明又努力,兼具有东方式的细腻情感和西方式的表达能力。印度裔在海外取得这些成就毫不意外,他们非常重视商学教育,教育体系又和欧美无缝衔接,非常具有竞争力。
光明还是黑暗?
在谈论印度、非洲、拉美等新兴市场时,公众总会陷入这样一种认知分歧。即,没去过印度/非洲的硅谷投资经理,总是乐此不疲地通过各种数据论证印度/非洲是未来,十分乐观;而真实在印度/非洲当地展业的人,则略显悲观,认为前景没有那么光明。
其实单就市场而言,无论是 WEB2 还是 WEB3 领域,印度都是国际上的“投资显学”。一位活跃于印度市场的华人创业者表示,印度市场虽然客单价/付费意愿均很低,但如今大量海外热钱涌入,导致一级市场火热,“无论是传统互联网,还是WEB3,印度项目并不便宜”。
在 Web3,Sequoia Capital、Lightspeed 、Sino Global、Binance Labs、Cypher Capital、Coinbase Ventures 等均表示看好并押注印度市场。海量的人口、工程师红利、外汇管制带来的用户需求……
我们说,印度市场有成为 WEB3 热土的潜力,但风险依然在于政策的稳定性与连续性。印度央行曾表态反对 Crypto、印度“跨国公司的坟墓”的称号、还有一些冻结账户的案例……无不令人担忧。此前,印度曾经以涉嫌偷税漏税为由,对VIVO、小米等中国企业进行检查,同时还冻结了多家公司的银行账户。
有数据显示,从过去的 8 年中,累计有 2000 多家跨国企业宣布退出印度市场。荣耀宣布,由于种种原因,该公司决定退出印度市场。来自英国电信巨头沃达丰、美国的 IBM、法国著名烈酒生产商保乐力加等外企,也遭到了印度的制裁,最终选择退出印度市场。
因此,在综合多方因素后,一些投资人开始持有「谨慎乐观」的态度,“除了 Polygon 这种现象级项目,印度本身并无太多优质项目,但是,我看好印度人/印度裔,觉得他们会以高级打工人的身份在WEB3发光发热。”
总体上,无论是 WEB2 还是 WEB3,印度人已然成为一股不容小觑的力量,值得出海远航的华人学习。他们的种族优势、先天基因是刻在骨子里的不假,但华人的优势也是实实在在的真正存在的。对于华人来说,更加自信,更加团结,更加开放,始终是我们应该不懈追求的命题。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链观CHAINLOOK立场,不承担法律责任。文章及观点也不构成投资意见。请用户理性看待市场风险,以及遵守所在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法律法规。
图文来源:0xmin,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或引用请注明文章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