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提示:央行等十部委发布《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 请读者提高风险意识。

Cyber Capital 创始人:以太坊扩容不要单指望 L2

仅仅依靠 L2 来实现扩容是一个危险的想法。

Justin Bons,Cyber Capital 创始人
Justin Bons,Cyber Capital 创始人
热度 ...

原文作者:Justin Bons,Cyber Capital 创始人

原文来源:[email protected]_Bons

编译:Luffy,Foresight News

将 L2 视为唯一的区块链扩容方案是一个危险的想法,它伴随着糟糕的用户体验、信任衰退和中心化。这些将不可避免地导致失败,用户最终转向其他可扩展的区块链。

从 Arbitrum 到 Optimism,所有主要的 L2 都是中心化的。导致这个结果的原因在于 L2 不继承 L1 的安全性,即便它们过渡到去中心化排序器之后,L2 也仅具有 L1 安全性的一小部分,因为它们仍然依赖于单独的共识层。

讽刺的是,解决方案在于重塑排序器的去中心化共识。最终不过一场徒劳。在 PoS 机制中,安全性 = 质押资金量,与其将资金分配给数百个 L2,不如给一个 L1 。

L2 没有解决问题,它只是将问题转移到一个更弱的模型。由于智能合约仍然需要管理密钥进行升级,并通过 DAO 进行管理。L2 确实可以放弃他们自己的管理密钥,但现实情况却非如此。

这就是为什么 L2 排序器和管理密钥最终面临着与 L1 相同的挑战。

L2 与大多数主要的 L1 不同,没有通过规模优化来解决这些问题,即使排序器不能窃取用户资金,它也可以审查和抢跑交易,这是不可接受的。

L2 打破了使用加密货币的全部意义。首先,L2 智能合约管理密钥可以窃取用户资金,因为它可以更改智能合约规则。这些密钥现在主要由受信任的多重签名来管理,其中包括 L2 领域最大玩家 Optimism 和 Arbitrum。

这甚至还不是 L2 的最大问题,最大的问题来自用户体验,这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几乎误无解。

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证明这一点,用户在 L1 和 L2 中转账:

两个用户在 L1 中转账的操作非常简单,只需扫描其他用户的二维码并点击发送。在 L2 网络中操作就复杂一些,因为用户需要知道他们的朋友在什么 L2 上以及如何在两者之间桥接。

更麻烦的是:用户还需要检查这些特定的 L2 是否安全和去中心化。加密市场是一个自由市场,总会有受托管的和中心化的 L2 即使在今天,大多数 L2 保留着智能合约管理密钥,并运行着中心化排序器。

另外, L2 之间并不完全相互兼容,这使得 L2 体验雪上加霜。我们还在期待更多的 L2,这无疑是用户体验的噩梦。自由市场使得相互竞争的 L2 不会在互操作性上合并,他们也不应该这样做,使完全去中心化 L2 与受托管的 L2 无缝互操作是不负责任的。

当信任模型不同时,必须为用户提供更多的选择。然而,正是这种用户选择影响着用户体验。

用户为了简化流程,将自然而然转向寻找托管人。比特币的闪电网络就是前车之鉴。事实上,大多数闪电网络用户现在都使用托管解决方案,这与我在 2015 年所预测的不谋而合。这完全是一场用户体验的噩梦,我们不应该对普通用户期望太高。

我预测如果以太坊继续这样下去,也会与比特币面临相同的命运。以太坊的原始路线图还包括执行分片(横向扩容),但这条路对以太坊而言太过困难。但 NEAR、EGLD、XTZ、TON 等区块链已经证明执行分片是可行的。这意味着我们可以在不牺牲去中心化或将大多数用户推向托管解决方案的情况下进行链上扩容。

以太坊社区不应忽视这一事实,它可以转向执行分片。分片对可组合性、互操作性和用户体验的负面影响被夸大了:特别是与 L2 相比,L2 在这些方面的表现要差很多。

关于【Cyber Capital 创始人:以太坊扩容不要单指望 L2】的延伸阅读

  • Coin Metrics:分析以太坊 Blob 与 EIP-4844 的影响

    自3月13日起,多个Layer-2解决方案采用blob交易,超过950,000个blob已发布到以太坊,降低了操作成本。EIP-4844升级提高了L2的可伸缩性和降低交易成本,每天约有10,000个blob发布。blob被设计为18天后过期,防止永久存储膨胀。随着rollups使用blob发布大量数据,blob空间利用率将增加。blob费用根据需求动态调整,4月份因铭文blob激增而增加,但随后又降低。Blob的采用是EIP-4844降低数据存储开销和增强L2可伸缩性的积极信号。然而,跨资产、流动性和用户体验碎片化等挑战仍需解决。随着更多L2利用blob,拥塞可能会再次出现。

  • Stacks Nakamoto 升级,BTC生态的文艺复兴

    Stacks是一个跨链共识区块链,旨在将智能合约功能移植到比特币网络中。其共识机制为转移证明,通过燃烧比特币来参与挖矿。Stacks 2.0主网已推出,获得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批准的代币销售。Stacks 3.0升级解决了安全性、性能和可扩展性等问题,引入签名者角色,提高链的可扩展性。Nakamoto升级解决了MEV问题,提高了挖矿过程的公平性和稳定性。升级将在4月22日开始,提高Stacks区块链的透明度和信任度。

分片是一种更具竞争力的解决方案,它将击败模块化扩容理论、因为它将为用户提供 L1 链的所有好处,而无需 L2 带来的任何固有成本。这可以通过 Enshrined L2 或分片 L1 来完成。

新的问题产生了,为什么以太坊不这样做?

揭示房间里的大象:与 L1 相比,L2 的资金多几个数量级;L2 代币价值数十亿美元,而 L1 开发只有数百万美元……

这是对 L2 扩容的巨大偏见,甚至到了任意限制 L1 容量和忽略 L1 扩展技术的地步。比特币就是例子,它任意限制区块大小而违背了比特币的原始愿景。

以太坊正在重演历史。它的区块大小限制(Gas 限制)曾经由矿工决定,现在由客户端设定。以太坊在路线图中删除执行分片,这种做法违反了他们的社会契约。

L2 的激励措施严重错位。Arbitrum 等主要 L2 公司直接收购了 Prysm 等主要客户端。历史在重演,这正是比特币生态 Blockstream 和 Chaincodelabs 等公司发生过的事情。

L2 正在成为这个行业中最大的腐败力量。它们受益于短期内无法扩展 L1,开发者在 VC 的帮助下通过 L2 代币摇身一变成为千万富翁。如果时间足够长,所有具有这种变态激励机制的系统都将趋向于腐败。区块链也不例外,因为它仍然可以在中心进行控制。

历史在重演,这才是人类真正的悲剧所在。长此以往,以太坊将和比特币一样无法实现扩展。

我们需要的是偏爱以太坊 L1 的资金,而不是寻租 L2 的资金。这可以通过将部分区块奖励投入国库来实现,通过链上治理将资金分配给能够推动协议长期发展的方案,从而为 L1 扩容找到资金来源。这不是一个新想法,DASH、DCR 和 XTZ 等加密货币早已付诸实践,并在 DAO 流行之前运行多年。

然而,即使考虑到链上治理的所有缺陷,它仍然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从这个意义上说,它就像一个民主国家,有缺陷、低效、腐败且容易受到暴民统治。然而,它仍然是我们拥有的最好的政府形式。

我不反对 L2 解决方案,我绝对相信它们有自己的利基用例。但是,我不同意限制 L1 容量以支持 L2 扩展,应该让市场决定哪个最好。

扩容即可以发生在 L1 ,也可以发生在 L2。通过限制 L1 来支持 L2 扩容是代替用户做了选择。这里限制的目的是「强制」用户使用 L2 实际上,这将导致用户转向可扩展的 L1。

我从 2013 年到 2016 年是比特币的支持者,但到以太坊出现后,我开始支持它,并在 2015 年用几台机器参与了挖矿。看到历史以这种方式重演,我感到非常难过。以太坊是对比特币的巨大改进,但它也可以被取代。

我仍然希望以太坊能够回到它最初的分片路线图,或者改为追求 Enshrined Rollup。然而,这将导致价值数十亿美元的 L2 代币和 VC 投资化为泡影,以太坊领导层是否会这样做还有待观察。

我真的相信我们能够为世界提供大量实用的加密货币。因此,这种批评来自乐观主义的深处,我们可以解决扩容三角难题。为了真正美好的未来,希望以太坊社区能将此作为建设性的批评。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链观CHAINLOOK立场,不承担法律责任。文章及观点也不构成投资意见。请用户理性看待市场风险,以及遵守所在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法律法规。
图文来源:Justin Bons,Cyber Capital 创始人,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或引用请注明文章出处!

标签:

分享至
https://www.chainlook.cn/toutiao/1691123549.html

下一篇:

长推:6 大Ordinals小众火爆的BTC NFT铭文

回归初心细品Ordinals

免责声明:
链观CHAINLOOK作为区块链技术应用与Web3行业研究的智库媒体,旨在为中国区块链专家、学者们提供最新的行业资讯信息与数据样本,用于区块链技术研究与创新。本站所发布的文章仅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不代表链观CHAINLOOK官方立场,本站所发布的区块链行业研究报告与数据分析成果是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对数据内容进行分析与归纳生成,不代表任何投资暗示与建议,链观CHAINLOOK不承担法律责任。

风险提示:
虚拟货币不具有法定货币等同的法律地位,参与虚拟货币投资交易存在法律风险,链观CHAINLOOK坚决反对各类代币炒作,请读者提高风险意识,理性看待区块链技术应用及市场风险。

© 链观CHAINLOOK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8054193号-5